今年1~4月 奢侈稅收11.8億 土增稅少53億 | |||
2012-05-28 |
奢侈稅上路將滿周年,財政部原預估奢侈稅1年將有151億元稅收,不過累計11個月以來,奢侈稅收僅33.9億元。但財政部認為,稅收貢獻雖不高,但已發揮抑制房市投機交易的功效。
財政部在推出奢侈稅前,曾依據過去數年內的不動產等交易情況,樂觀預估奢侈稅1年可挹注國庫151億元;其中最受全民關注的不動產預估有129億元稅收,而高價貨物及勞務約22億元,平均每月可收到12.6億元的奢侈稅。
但是從去年6月至12月,奢侈稅實徵淨額為22億元,其中14.17億元來自不動產交易;今年截至4月底為止,奢侈稅實徵11.83億元,不動產交易貢獻稅收共7.65億元。11個月內,因不動產交易繳納的奢侈稅不到22億元,和財政部預估百億以上的差距相當大。
另方面,土增稅卻因房市交易量大減,今年1至4月土增稅較去年同期減少53億元,減幅近2成。統計去年6月到今年4月底,奢侈稅收了不到34億元,但土增稅、契稅卻少收了更多,從稽徵成本和總稅收增減的角度來看,政府算是吃虧了。
立法委員曾巨威表示,奢侈稅雖有打擊到台北市房地產交易量,但是會殃及無辜,主張不動產交易應回歸到所得稅制,對2年以內的交易實施實價課稅。他強調,政府建立實價登錄制後,即可當成課稅基礎,呼籲不動產實價課稅儘快上路。
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說,不動產實價課稅比證所稅更易達到「抓大放小」成效,建議應鎖定2戶以上非自用者為課稅對象。對於財政部因證所稅爭議延燒,將延後土地資本利得稅討論,他強調政府應儘速推動土地交易實價課稅,以宣示改革決心。
財稅學者孫克難表示,奢侈稅是希望嚇阻房市投機交易,達到以量制價的目的,但因奢侈稅很容易被規避掉,只要延到2年後出售就課不到,故不能課到真正賺到高資本利得者的稅,政府在以量制價和稅收方面,均未達到目標,若要實現居住正義,唯有推動實價課稅才是正途。
財政部官員則表示,奢侈稅原本就不是以稅收為目的,從內政部的統計觀之,全台房屋買賣移轉棟數減少,而房市交易較熱絡的台北市和新北市,其交易量減幅甚至高於平均值,顯示奢侈稅在抑制房市投機交易部分已見初步成效。
工商時報【記者林淑慧╱台北報導】